中国·银河集团(galaxy)官方网站-Green app platform

本科生教育

地下水科学工程

网站首页   ⁄   本科生教育   ⁄   教学大纲   ⁄   地下水科学工程   ⁄   正文
《地下水资源评价课程设计》教学大纲
作者:管理员 来源: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:2016-05-19浏览量:

Ground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Curriculum Design

课程编码:21A43020 课程类别:集中实践课程 学分:2.0

计划学时:2周 课程属性:课程设计

适用专业:地下水科学与工程

教学目的与任务

通过开设本门课程,让学生掌握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水文地质参数的求取方法,掌握典型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,巩固地下水资源评价课程的学习,真正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工作中,为将来从事该类专业的工作提供实践训练。

课程设计中主要任务包括参数的求取、地下水资源评价中主要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,数值模型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简单操作等。

教学基本要求

通过本实践课程教学应当使学生达到:

1)基本掌握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方法

2)掌握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的具体应用

3)基本了解数值模拟软件再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

教学内容、方式及过程安排

《地下水资源评价》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涵盖了参数计算方法、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机水质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,为让学生全面掌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,提高实际应用水平,达到在设计中解决实际地下水资源评价的能力,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方法,课程设计不同专题内容安排如下。

项目一:配线法求水文地质参数建议学时或周数:1天

1)课程教授、任务分解(0.5天) 采样集中实习方式,通过教师讲解,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方式进行

2)场所: 多媒体教室

3)课后有学生自己完成课程计算及设计内容(0.5天)。

4)要求学生掌握配线法原理和具体求解过程,作业要求写出整个求解过程和步骤。

项目2.直线法求水文地质参数课程设计计划时间1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掌握直线法在求水文地质参数中的具体应用,加深理解直线法求水文地质参数的条件。

1)课程教授、任务分解(0.5天) 采样集中实习方式,通通过教师讲解,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方式进行

[场所及条件要求] 多媒体教室

2)场所: 多媒体教室

3)课后有学生自己完成课程计算及设计内容(0.5天)。

4)要求学生掌握直线法原理和具体求解过程,作业要求写出整个求解过程和步骤。

项目3.镜像法求水文地质参数课程设计计划时间1

[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]掌握在有限含水层条件下,求水文地质参数中的具体应用,加深理解边界条件对地下水的影响。

1)课程教授、任务分解(0.5天) 采样集中实习方式,通过教师讲解,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方式进行

2)场所: 多媒体教室

3)课后有学生自己完成课程计算及设计内容(0.5天)。

4)要求学生掌握直线边界条件下的水文地质参数的具体求解过程,作业要求写出整个求解过程和步骤。

项目4.博尔顿法求水文地质参数 课程设计计划时间1

[课程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]掌握潜水与承压水在给水方式上的不同,掌握博尔顿法求水文地质参数中的具体应用,加深理解潜水与承压水的区别。

1)课程教授、任务分解(0.5天) 采样集中实习方式,通过教师讲解,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方式进行

2)场所: 多媒体教室

3)课后有学生自己完成课程计算及设计内容(0.5天)。

4)要求以实例方式掌握博尔顿法在水文地质参数的具体求解过程,作业要求写出整个求解过程和步骤。

项目5.疏干补偿法评价地下水资源可开采资源量 课程设计计划时间1

[课程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]掌握疏干补偿法的实质,掌握该方法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。

1)课程教授、任务分解(0.5天) 采样集中实习方式,通过教师讲解,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方式进行

2)场所: 多媒体教室

3)课后有学生自己完成课程计算及设计内容(0.5天)。

4)要求以具体实例方式学会该方法的具体应用,作业要求写出整个求解过程和步骤。

项目6.水量均衡法评价某水源地可开采资源量 课程设计计划时间9

1、设计动员,发放设计任务书(0. 5天);

2、课程讲授、任务分解(0.5天);

3、查阅资料、拟定设计程序和进度计划(1天);

4、方案设计、量化计算、编制设计说明书(6天);

5、考核答辩(1天)

要求:

[1]熟悉掌握区域水量均衡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条件。

[2]掌握运用该方法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步骤。

[3]认真阅读资料和图件了解该区地质、水文地质条件。

[4]分析开采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源地的生产情况。

[5]分析均衡要素列出均衡方程根据允许降深计算出允许开采量

[6]写出一份完整的设计报告。

成绩考核与评定

考核内容:设计说明书和图纸质量;完成题目的难度;独立完成设计情况;答辩情况。

考核方式:采取审定与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。

成绩评定:以每一次的课程设计进行评分,课程设计的最后成绩为各次课程设计项目的总和,采样百分制,满分为100分。

修订时间2016.3.25撰稿人:刘本华审核人:桑国庆

上一条:《大学计算机》教学大纲

下一条:《专业基础综合实习》教学大纲